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贛州考察時強調:“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不可再生資源。要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提高開發利用的技術水平,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強項目環境保護,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國稀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15種鑭系元素以及鈧和釔共17種元素的總稱。
稀土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基礎。
近年來,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紛紛將稀土列為戰略性關鍵資源。
例如,歐盟委員會在2011~2020年連續發布4份關鍵原材料清單和政策文件,要求大幅提升歐盟在稀土等關鍵原材料上的安全保障能力;2019年,美國聯合澳大利亞等9個國家構建了關鍵礦產資源聯盟,意在提升對全球稀土資源的控制力;美國總統拜登在2021年2月上任不久就簽署總統令,要求對稀土等關鍵礦產的供應鏈開展為期百天的安全審查。
隨著世界科技和產業革命的不斷深化,稀土元素的應用范圍正在進一步拓展,戰略和經濟價值日益凸顯。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上向全世界莊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span>
稀土是支撐低碳清潔技術和裝備不可替代的關鍵原材料,包括制氫儲氫、環境催化、永磁電機、電動車輛和風力發電機等。
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提出并推進碳中和目標,稀土資源的戰略價值將會更加凸顯。
世界銀行、國際能源署、歐盟委員會和美國能源部等機構一致認為,稀土是支撐實現碳中和目標必不可少的戰略性關鍵資源。
我國有明顯的稀土資源優勢,并已建立起全球完整的稀土產業鏈和規模較大的稀土產業,每年以原礦、冶煉產品、功能材料、永磁體、永磁電機、風機、電動車等多種形態的產品向世界提供了大量的稀土資源,為支撐全球碳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我國卻在稀土開采和分離冶煉環節承擔著巨大的生態環境代價,全球碳減排實際上存在著“清潔了世界但污染了中國”的尷尬局面。
我國稀土產業的這種貢獻和代價亟需被清晰和充分地認識與闡釋。
但是,我國傳統的稀土優勢正面臨巨大的挑戰。
首先,我國稀土儲量尤其是可有效支撐碳中和技術的稀土元素儲量下降明顯,未來可能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給我國推進碳中和進程帶來挑戰;
其次,我國稀土元素應用不均衡的現象日益突出,在鐠、釹、鏑、鋱等元素的供需缺口持續加大的同時,鑭、鈰、銪、釤等元素供應過剩的局面日益嚴重;
再次,稀土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阻礙了我國稀土在低碳產業的應用和延伸,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稀土產業自身和低碳節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我國稀土產業整體還處于全球稀土產業鏈的中低端,在稀土高端材料領域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技術上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
“碳中和”為鞏固和提升我國稀土產業的戰略優勢提供了百年難遇的時代契機。
為此,我們亟需加強稀土戰略研究,為緊緊抓住時代機遇提供對策思路和工作方案,支撐政府和企業加大力度引導和資助科技研發,做強做精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基的低碳設備產業,積極宣傳我國稀土及其衍生產品為全球碳減排所賦予的能力,讓全世界了解和認可中國的貢獻與生態環境代價,提升中國稀土產業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和話語權。
原文發表于《科技導報》2022年第8期,原標題為《加強稀土戰略研究,主動宣傳中國稀土產業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歡迎訂閱查看。
內容為【科技導報】公眾號原創